寒傖到底是什麼意思?3秒搞懂 | 寒傖用法解析,台灣人也常搞錯 | 寒傖的台語怎麼説?在地人告訴你

今天我們來聊聊「寒傖 中文 解釋」這個詞,這個詞在台灣日常生活中雖然不常聽到,但在文學作品或古裝劇裡還是會出現的喔!「寒傖」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穿著打扮很簡陋、不體面,或是行為舉止顯得粗俗沒教養的樣子。這個詞帶有點貶義,使用的時候要小心,不然可能會讓人覺得你在嘲笑別人呢!

說到「寒傖」的用法,其實它可以用在很多地方。比如說看到朋友穿得很隨便去參加正式場合,你可能會開玩笑說:「你今天怎麼穿得這麼寒傖啊?」不過這種玩笑要看交情,不然可能會傷到對方的心。在文學作品裡,作者也常用這個詞來描寫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狀態,讓讀者更能感受到那種貧困潦倒的氛圍。

詞語 注音 意思 例句
寒傖 ㄏㄢˊ ㄔㄣ 形容穿著簡陋或舉止粗俗 他那一身寒傖的打扮,與豪華的宴會格格不入
寒酸 ㄏㄢˊ ㄙㄨㄢ 貧窮簡陋的樣子 這間小店雖然寒酸,但食物卻很美味
傖俗 ㄔㄣ ㄙㄨˊ 粗俗鄙陋 他的言談充滿傖俗之氣,讓人不想多聊

在台灣的國語辭典裡,「寒傖」這個詞的解釋其實蠻詳細的。教育部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就有收錄,解釋說是「形容人衣著簡陋或舉止粗俗的樣子」。這個詞最早是從中國北方方言傳過來的,在台灣雖然用得不多,但還是有它的存在價值。有時候想要形容一個人很落魄的樣子,用「寒傖」反而比說「窮酸」或「邋遢」更有文學味道。

如果你對這個詞的發音有疑問,可以參考注音字典的資料。「寒」是二聲,「傖」是輕聲,念起來是「ㄏㄢˊ ㄔㄣ」。要注意的是,「傖」這個字在台灣比較少單獨使用,通常都是和「寒」搭配在一起。有些人可能會把「傖」念成「ㄘㄤ」,其實是不對的喔!這個字的正確讀法在教育部辭典裡都有明確標示,查一下就能確認了。

寒傖 中文 解釋

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「寒傖」這個詞,但寒傖到底是什麼意思?台灣人常用的解釋其實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太一樣。這個詞原本是從日語「貧相(ひんそう)」演變而來,在台灣被拿來形容一個人穿著打扮很俗氣、沒品味,或是行為舉止讓人覺得很low的感覺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這個詞帶有一點負面意味,使用時要小心場合喔!
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在台灣的日常對話中,「寒傖」通常會用在這些情境:

使用情境 例句 語氣強度
朋友間開玩笑 「你今天穿這樣很寒傖欸!」 輕鬆調侃
批評穿著 「那個網紅的穿搭有夠寒傖」 較為直接
形容行為 「他在餐廳大聲喧嘩超寒傖的」 負面評價

有趣的是,「寒傖」在台灣演變出很多相關用語,像是「寒傖人」就是指品味很差的人,「穿得很寒傖」就是打扮得很俗氣。年輕人還常常會把這個詞跟「台客風」聯想在一起,不過其實兩者還是有差別的。台客風可能是有意識的穿搭風格,而寒傖則是純粹的沒品味。

這個詞在台灣流行文化中也經常出現,特別是在討論時尚或批評公眾人物時。有些綜藝節目會用「寒傖大賽」來開玩笑,讓來賓互相比較誰的穿搭最糟糕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雖然這個詞用起來很順口,但畢竟是帶有貶義的詞彙,跟好朋友開玩笑可以,對不熟的人說可能會讓人不舒服喔!

為什麼台灣人會用寒傖這個詞?背後的文化意義

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「寒傖」這個詞,很多年輕人在自嘲或開玩笑時都會用。其實這個詞原本是閩南語「hân-chhan」的寫法,意思是寒酸、窮困的樣子,但現在被台灣人拿來用,反而帶點幽默自嘲的味道。這種用法其實反映了台灣人特有的性格——明明處境不太好,卻能用輕鬆的方式化解尷尬,甚至變成朋友間開玩笑的梗。

台灣人用「寒傖」的場合很有趣,像是月底沒錢時會說「這個月過得好寒傖」,或是看到朋友穿得很隨便也會笑他「你今天很寒傖喔」。這種用法已經脫離原本負面的意思,反而變成拉近彼此距離的用語。這跟台灣人喜歡用自嘲來化解尷尬的文化很有關係,畢竟直接說別人窮或寒酸太傷人,但用「寒傖」就帶點玩笑性質,大家聽了反而會心一笑。


使用情境 原本意思 台灣人現在的用法
形容經濟狀況 貧窮困苦 自嘲月底沒錢的幽默說法
形容外表打扮 寒酸邋遢 朋友間開玩笑說穿得太隨便
形容生活品質 簡陋拮据 用幽默方式承認現況不太好

從語言學來看,「寒傖」這個詞在台灣的演變很有意思。它原本是從閩南語來的,但被國語借用後意思變得不太一樣。台灣人很擅長把一些負面的詞彙轉化成帶有幽默感的用語,這可能跟我們習慣用幽默來面對困境有關。像「魯蛇」、「邊緣人」這些詞也是類似的情況,明明是講不好的狀態,但用來自嘲就變得沒那麼沉重。

觀察台灣年輕人用「寒傖」的方式,會發現他們很懂得苦中作樂。比如說有人分享自己吃泡麵度日,就會配上「寒傖人生」的標題,明明是很辛苦的事,卻能用輕鬆的語氣帶過。這種語言習慣其實反映了台灣社會的韌性,大家不太喜歡一直抱怨,反而習慣用幽默的方式來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。這也許就是為什麼「寒傖」這種原本帶有負面意思的詞,會在台灣變成這麼常用的流行語。

寒傖 中文 解釋

寒傖怎麼用?教你正確使用這個詞的時機

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有人用「寒傖」這個詞,但你真的知道什麼時候用才對嗎?這個詞在台灣其實蠻常被誤用的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它的正確用法。寒傖原本是指人穿著破舊、不體面的樣子,但現在更多是用來形容事情做得不夠周到、給人小氣或丟臉的感覺。比如說朋友請客只點了一盤滷肉飯,你可能會開玩笑說:「這樣會不會太寒傖啊?」但要注意語氣,免得讓對方覺得不舒服。

說到寒傖的用法,其實跟「寒酸」有點像,但寒傖更偏向形容整體給人的印象,而寒酸則比較針對物質上的簡陋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去參加婚禮,發現場地佈置得很簡陋,就可以說:「這場地也太寒傖了吧!」但如果只是說菜色不夠豐盛,用「寒酸」可能會更貼切。要特別注意的是,這個詞帶有一點負面意味,用在熟人開玩笑可以,但對不熟的人可能會顯得沒禮貌。

使用情境 正確用法 不建議用法
形容穿著 「他今天穿這樣好寒傖」 「你穿這樣很寒傖」(直接對人說)
形容場合 「這間餐廳裝潢有點寒傖」 「你們公司怎麼這麼寒傖」
開玩笑 「生日禮物就這個?太寒傖了吧~」 「你家好寒傖喔」(容易得罪人)

在台灣的日常對話中,寒傖常常被拿來當作一種幽默的吐槽方式。比如朋友炫耀新買的手機殼,結果是個夜市100元的便宜貨,你就可以笑著說:「哇~這質感也太寒傖了吧!」但切記要看交情和場合,畢竟這個詞本質上還是有點調侃的意味。有些人會把寒傖和「落漆」混用,其實兩者還是有差別的,落漆更偏向形容事情搞砸了,而寒傖則是形容不夠體面、上不了檯面的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