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網路上「騙人圖片」真的越來越多,隨便滑個社群就看到一堆修圖修到誇張的照片,根本就是在挑戰大家的智商下限啊!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常見的騙人手法,順便教大家怎麼一眼識破這些假到不行的圖片。
先來看幾個最常見的騙人圖片類型:
類型 | 特徵 | 真實性 |
---|---|---|
美食照 | 顏色過度飽和、食物表面反光不自然 | 通常加了濾鏡或後製 |
旅遊景點 | 背景模糊、人物邊緣有白邊 | 可能是合成圖片 |
商品廣告 | 質感過於完美、細節不清晰 | 多半是3D渲染圖 |
名人合照 | 光影方向不一致、比例怪異 | 九成九是PS作品 |
這些騙人圖片最愛用的手法就是「去背合成」,把主角從A照片摳出來貼到B背景上。特別是那些標榜「免費下載」的圖片網站,很多都是拿這種合成圖來騙點擊率。像前陣子很紅的某網美打卡景點,實際到現場才發現根本沒有照片上那個夢幻的彩虹階梯,整個就是被修圖軟體騙去的!
還有一種更惡劣的是「假優惠圖片」,把原價標籤P成特價,或是把限量商品的數量改少製造搶購假象。這種通常會用比較粗糙的手法,仔細看會發現數字字體跟旁邊的不太一樣,或是陰影方向怪怪的。我朋友就遇過網購衣服,收到的實品跟照片顏色差超多,賣家還辯稱是「螢幕色差」,根本睜眼說瞎話!
現在手機修圖APP太方便了,連素人都能輕鬆做出專業級的騙人圖片。像是那個很紅的「一鍵變網美」功能,直接幫你拉長腿、瘦腰、放大眼睛,整個人都變形了還敢說是「沒修圖」。更不用說那些美食外送平台上的照片,漢堡厚度根本是現實中的兩倍大,每次拿到實品都覺得自己被詐騙集團坑了。
(總字數:約500字)
誰最容易上當?這些騙人圖片專門鎖定台灣人,最近在LINE群組和FB社團瘋狂轉傳,不少阿公阿嬤甚至年輕人都中招。這些圖片通常會用「限時優惠」、「免費贈品」當誘餌,搭配聳動標題像是「政府補貼最後一天」、「不領就虧大了」,讓人忍不住想點開來看。
最近常見的詐騙圖片類型主要有這幾種,大家要特別小心:
詐騙類型 | 常見話術 | 鎖定族群 |
---|---|---|
假購物優惠 | 「全場1折再送AirPods」 | 網購族、家庭主婦 |
假投資訊息 | 「保證獲利200%」 | 退休族、小資族 |
假政府補助 | 「申請就能領6000元」 | 中低收入戶 |
假中獎通知 | 「恭喜抽中iPhone15」 | 年輕族群 |
這些詐騙圖片最厲害的地方在於,它們會模仿台灣人熟悉的官方風格,像是用紅底白字的「緊急通知」、或是偽造政府機關的LOGO。有些甚至會做得很像新聞報導,連記者名字和日期都造假,讓人一時難以分辨真偽。
尤其現在快到中秋節,詐騙集團更愛用「月餅禮盒免費送」、「烤肉食材特價」這類應景話題。前幾天就有網友分享,媽媽收到「知名超市」的優惠圖片,差點把信用卡資料都填進去。這些圖片通常會要求你分享到3個群組才能領取優惠,或是要輸入個人資料「確認身分」,其實都是在蒐集個資。
比較新的手法是會用AI生成「客製化」詐騙圖片,像是把你的大頭照P到中獎名單上,或是做出有你名字的「專屬優惠券」。還有人遇過詐騙圖片會偵測你所在的縣市,自動顯示當地店家的LOGO,看起來超級逼真。
什麼時候最容易遇到假照片?網購旺季要特別小心!每到年底購物季或是各大電商平台舉辦促銷活動時,就是假照片最猖獗的時候。賣家為了搶生意,常常會用修圖軟體把商品照片修得超完美,等消費者收到貨才發現根本是「照騙」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最容易踩雷的時機點,還有該怎麼避開這些陷阱。
首先來看看哪些商品最常出現假照片問題:
商品類型 | 常見造假手法 | 辨識技巧 |
---|---|---|
服飾類 | 修圖拉長身材、調色過度 | 多看買家實拍評價 |
3C產品 | 盜用官方圖片、規格灌水 | 確認原廠授權證明 |
食品 | 調色讓食物看起來更鮮豔 | 注意保存期限與成分標示 |
家具家飾 | 用廣角鏡頭讓空間看起來更大 | 對照實際尺寸與空間比例 |
特別是在雙11、618這種大促期間,很多賣家會趁亂上架劣質商品。他們通常會用「限時特價」、「最後X組」這種話術製造急迫感,讓你沒時間仔細看商品細節。我就曾經在過年前買過一件號稱「韓國正品」的大衣,結果收到根本是淘寶貨,材質差超多,連車線都歪七扭八的。
平常購物時可以養成幾個好習慣:首先一定要看「有圖有真相」的買家評價,特別是那些標註「實拍」的;再來就是別被超低價沖昏頭,如果某個商品價格明顯低於市場行情,八成有問題。另外現在很多平台都有「圖片搜尋」功能,把賣家的照片丟上去搜看看,說不定會發現根本是盜用別人的圖。
最近網路上又出現一堆詐騙圖片,為什麼這些詐騙圖片總能騙到人?專家揭密手法其實都藏著心理學陷阱。你知道嗎?這些圖片看起來超真實,其實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,專門針對人性的弱點下手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常見的手法,下次看到才不會傻傻上當。
首先,詐騙圖片最愛用「限時優惠」這招,讓你覺得不馬上行動就會吃虧。他們會把倒數計時器做得超逼真,搭配紅色大字寫著「最後3小時」,讓人看了就緊張。還有那種「恭喜你中獎」的圖片,故意用金光閃閃的設計,讓人忍不住想點進去看看自己到底贏了什麼大獎。
詐騙手法 | 常用套路 | 心理學原理 |
---|---|---|
限時優惠 | 倒數計時器、紅色警示 | 稀缺效應 |
假中獎通知 | 金光閃閃、誇張金額 | 貪婪心理 |
假冒官方 | 仿造銀行或政府LOGO | 權威效應 |
緊急狀況 | 「帳戶異常」「安全警示」 | 恐懼驅動 |
另外還有一種超常見的,就是假冒官方單位的圖片。詐騙集團會把銀行的LOGO、政府的印章做得維妙維肖,甚至連字體都一模一樣。這種圖片特別容易騙到長輩,因為他們比較相信權威機構發出的訊息。更過分的是,有些詐騙圖片還會用「你的帳戶有異常登入」這種嚇人的標題,讓人一緊張就亂點連結。
其實這些詐騙圖片之所以能成功,就是因為它們都抓住了人性的弱點。要嘛讓你覺得「不搶就沒了」,要嘛讓你害怕「不處理就完蛋」。而且現在的修圖技術越來越好,連專業人士有時候都很難一眼看出真假。所以啊,看到任何優惠或警示訊息,先冷靜下來查證就對了,千萬別急著點進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