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整理家裡的時候,發現廁所水箱有點問題,突然想到「廁所水箱 英文」該怎麼說呢?其實在英文裡,廁所水箱叫做”toilet tank”,而整個馬桶的英文則是”toilet”。台灣人常說的”沖水”英文是”flush”,這個單字在國外旅遊或租房時超級實用,一定要記起來!
說到衛浴設備的英文,其實有很多細節要注意。比如說水箱裡面的零件,像是”fill valve”(進水閥)、”flush valve”(沖水閥),這些都是維修時會用到的專業術語。記得上次我家水箱漏水,水電師傅來修理時就一直提到這些詞,當下還真的有點聽不懂呢!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衛浴用品英文對照表,幫大家快速掌握:
中文名稱 | 英文說法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馬桶水箱 | toilet tank | 也有人會說water tank |
馬桶座 | toilet seat | 軟墊式的叫cushioned toilet seat |
沖水按鈕 | flush button | 老式拉繩的叫flush chain |
水箱浮球 | float ball | 控制進水量的重要零件 |
馬桶刷 | toilet brush | 通常會搭配holder(刷架)使用 |
在國外租房子時,如果遇到馬桶故障,可以這樣跟房東說:”The toilet tank is leaking”(馬桶水箱在漏水)或是”The flush isn’t working properly”(沖水功能不正常)。這些實用句子記起來,遇到緊急狀況就不會手忙腳亂啦!
另外要提醒大家,英國和美國對某些衛浴用詞的說法不太一樣。比如英國人習慣說”cistern”來指水箱,而美國人則用”tank”。還有沖水按鈕,英國可能會說”flush handle”,這些小差異在旅遊或留學時都要特別注意。我朋友上次去倫敦出差,就因為搞不清楚這些用詞差異,跟飯店人員溝通了好久才解決馬桶問題呢!
平常在家也可以多觀察馬桶水箱的構造,像是裡面的”flapper”(沖水閥蓋)或是”overflow tube”(溢流管),這些零件雖然不起眼,但一旦壞掉就會造成大麻煩。建議大家每隔半年檢查一次水箱內部,看看有沒有零件老化或漏水的情況,這樣才能避免半夜突然馬桶壞掉的窘境喔!
廁所水箱英文怎麼説?教你最道地的講法,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台灣人在國外都遇過啦!畢竟出國旅遊或生活時,遇到馬桶壞掉要跟房東或飯店人員溝通,總不能比手畫腳吧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英文說法,讓你遇到這種情況不再詞窮。
首先最常見的正式說法是 toilet tank,這個在美加地區最通用。不過如果你在英國或澳洲,當地人更習慣說 cistern。有趣的是,在英國如果你說toilet tank,有些人可能會以為你在講軍用坦克車呢!所以記得要根據地區調整用詞喔。
地區 | 英文說法 | 發音小技巧 |
---|---|---|
美國/加拿大 | toilet tank | “濤-立特 談克” |
英國/澳洲 | cistern | “西斯-tern” |
日常口語 | the water tank | “則 窩特兒 談克” |
除了這些正式說法,平常跟朋友聊天時也可以更隨性一點。像是直接說 the water tank behind the toilet(馬桶後面那個水箱)老外也完全聽得懂。有時候維修工人會用更技術性的說法 flush tank(沖水箱),但這個一般民眾比較少用。
講到水箱零件,順便補充幾個相關單字。那個沖水的把手叫 flush handle,水箱裡面的浮球裝置是 float ball,而控制進水的閥門則是 fill valve。這些詞彙在請人來修理時特別有用,建議可以記起來備用。下次遇到馬桶水箱漏水時,就能清楚跟水電工說明是哪個部位出問題啦!
為什麼要知道水箱的英文?出國維修超實用,這問題其實超多人沒想過!但當你在國外租屋或住飯店時,馬桶水箱壞掉、洗手台漏水,如果不會講這些關鍵字,真的會很崩潰。想像一下半夜找房東比手畫腳的窘境,還不如先學起來放口袋裡最實在啦!
台灣人出國最常遇到的衛浴問題,十個有八個跟水箱有關。像是沖水閥卡住、進水器漏水,這些零件名稱在台灣可能用台語或中文隨便講都通,但到國外沒講對關鍵字,維修師傅根本聽不懂。上次我朋友在東京公寓就遇到馬桶一直流水,跟管理員說”water box broken”,結果對方拿了個水桶來…(暈)
台灣常用說法 | 正確英文 | 發音小技巧 |
---|---|---|
水箱 | water tank | 窩特 探克 |
沖水閥 | flush valve | 夫拉許 歪歐 |
進水器 | fill valve | 費歐 歪歐 |
漏水 | water leaking | 窩特 力king |
其實這些單字都不難,重點是要知道”水箱”不是直接翻成water box(笑)。建議大家出國前把這些詞存手機備忘錄,遇到狀況直接拿給維修人員看。像在歐美國家,有些老舊公寓的衛浴設備零件特殊,甚至要自己去五金行買來換,這時候會講”fill valve”跟”flush valve”差超多,買錯還要跑第二趟超麻煩。
除了單字,動詞用法也很重要。跟房東說”My toilet is running”比講”broken”更精準(running water是指持續流水狀態)。如果在東南亞國家,可以搭配手機翻譯APP的圖片功能,直接拍漏水部位給當地師傅看,但記得要確認對方看懂的是零件本身,而不是周邊的磁磚或水管喔!
最近有朋友問我:「馬桶水箱英文是toilet tank嗎?一次搞懂這個問題!」其實這個問題蠻有趣的,因為很多台灣人在國外遇到馬桶壞掉時,常常不知道怎麼跟房東或水電工溝通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衛浴英文單字,下次出國或遇到外國朋友就不會詞窮啦!
首先,toilet tank確實是馬桶水箱的正確說法,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,老外更常直接用”tank”來稱呼。就像我們說「水箱壞了」會直接講「水箱」而不是「馬桶水箱」一樣。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,在英國他們有時候會用”cistern”這個字來代替tank,所以如果你去英國旅遊,聽到這個字不要覺得陌生喔!
除了水箱之外,馬桶的其他部位也有各自的英文名稱。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給大家參考:
中文名稱 | 英文說法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馬桶本體 | toilet bowl | 就是我們坐的那個部分 |
沖水把手 | flush handle | 美國人也會說flush lever |
進水閥 | fill valve | 控制進水的零件 |
浮球 | float ball | 老式水箱裡會漂浮的球體 |
馬桶蓋 | toilet seat | 包含蓋子和座圈 |
說到馬桶的零件,很多人會搞混flush和fill的差別。Flush是指沖水的動作,像是”Don’t forget to flush after use”(使用後記得沖水);而fill則是指水箱進水,比如”The tank is not filling properly”(水箱進水不正常)。這些都是很實用的生活英文,記起來絕對不吃虧!
另外補充一個小知識,現在很多新型的省水馬桶會用”dual flush”來標示,意思是有兩段式沖水功能,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大沖或小沖。這個設計在澳洲和歐洲特別常見,台灣這幾年也慢慢開始普及了。所以如果你在國外看到馬桶有兩個按鈕,不要覺得困惑,那就是dual flush的設計啦!